日前,一则某国内知名艺人发文称收到蟹卡、扫码后发现疑似诈骗的新闻冲上热搜。据了解,德阳市也有不少市民莫名其妙地收到了同款蟹卡。对此,德阳市警方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暂时没有接到市民报警称因收到蟹卡而被诈骗钱财的案例,但这种所谓的“金秋蟹礼”不过是一种刷单诈骗方式,广大市民切勿因一时贪念而上当受骗。
市民收到的“蟹卡”。
家住市区凯江路的刘女士在中秋国庆假期收到一个快递,打开是一张印制精美的红色礼品卡,上面画有螃蟹,四个烫金大字“金秋蟹礼”格外引人注目。仔细看,右上角标有小字“2388型,公蟹:4.5两 5只 母蟹:3.3两 5只”字样。
虽然金秋时节螃蟹肥美,但是没有任何朋友跟自己说过会寄蟹卡过来,因此刘女士满腹疑惑。翻看包装外的红色印刷品和这张蟹卡时,刘女士发现,除了印有烹蟹方法和存蟹方法,没有提供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蟹卡背面有卡号和密码,提货方式为微信或浏览器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联系客服进行提货。
一看要扫描不知底细的二维码,刘女士一下警觉起来。“如果有人要寄东西给我,肯定是要提前向我本人确定邮寄地址,至少会说一声。”刘女士说,“我就觉得自己的个人信息应该是泄露了,再想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免费的螃蟹更不能领。”
刘女士随后将收到的蟹卡及相关印刷品拍照发了朋友圈,提醒大家警觉,结果有好几位好友留言说自己也有收到。好在大家警惕意识都较强,没有选择扫描蟹卡上的二维码。
针对这份从天而降的2000余元的“蟹礼”,德阳市警方相关人士也提醒广大市民,“大闸蟹兑换卡”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电诈引流方式,目的是吸引收到的群众扫描二维码进群,从而实施刷单诈骗。这种号称可以“免费兑换”的大闸蟹,实际是诈骗钱财的大“诈”蟹,大家切勿因一时贪念而上当受骗。不仅是大闸蟹,收到其他陌生快递也要先验证快递信息。市民务必谨记一点:不扫陌生二维码,不点陌生链接,不透露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多一分小心,少一分担心。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