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盛雄 通讯员 刘小莉) 今年以来,针对公厕问题和路灯问题等“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罗江区综合执法局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从严从实快速推进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对城区37座公厕和所有照明设备等从细微之处入手,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升级改造办“实事”。将城区宇隆广场二楼因漏水严重而停用的两座公厕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投资6万余元进行升级改造,解决市民、商户如厕难问题。在景乐广场安装3蹲位装配式公厕1座,满足在景乐广场周边健身娱乐和休闲人群的需要。公厕管护人员每天进行日常巡查,发现收集问题,做到损坏一处维修一处,让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保证公厕正常使用;公厕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实行“一厕一人”管护,定人定岗全天候动态保洁,卫生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安排专人对城区公厕进行检查督导,保证公厕标识、导向牌完好,内外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异味、无蝇蛆。据统计,今年以来,罗江城区共零星维修设施270余处;在城区30座公厕添设熏香盒,消除公厕异味和治理蚊蝇;在城区广场6座公厕设置儿童洗手池6个、蹲便器12个。
罗江帛汉路是一条城乡接合部的小路,连接着城区与农村,日常往来的行人及车辆较多。由于这段路有约2000米长的照明盲区,给夜晚出行的群众带来不便。罗江区综合执法局了解情况后,多次到现场实地调研,从立项到动工、验收,经过十几天紧张有序施工,50盏照明路灯亮起来了,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居民“摸黑”出行的问题得以解决。
近年来,罗江区综合执法局结合德阳市盲区路灯改造工作方案要求,举一反三、全面摸排,分析找准问题症结,着力解决道路无灯、有灯不亮、亮度不够等问题,切实保障群众早晚出行安全。
“扫盲”背街小巷,提升城市亮化。组织市政所路灯管护人员进行摸底排查,补齐人口密集区域照明短板,消除照明盲区。新建、改建路灯9处,安装路灯共400余套;消除背街小巷、老旧社区暗盲区20处、安装路灯164盏。
开展“马路办公”,实行巡护巡修。高标准抓好照明设施日常巡护巡修,着力解决部分灯具老化破损、照度不足、光线受阻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共计维护路灯1044盏,保洁路灯304盏,排查整治安全隐患40处,补齐丢失路灯杆门106块,查找排除路灯线路故障2000余米。
推进绿色照明,实现“灯明景靓”。结合“扫盲”行动,在罗江推进绿色照明行动,将帛汉路“无头路灯”升级更换为50套太阳能灯,雨村东路改造LED路灯灯头27套,深雪堂初中周边改造路灯灯头50套,太平廊桥安装宫灯80套、庭院路灯6盏、射灯9盏,不断提升城市夜间亮化品质,持续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夜间出行环境。
此外,“道路修建、小区施工噪音扰民、流动水果车占道经营、邮亭(综合亭)占道经营”等事项也已基本整改完成。罗江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罗江区综合执法局将继续坚持‘为民、法治、廉洁、进取’城管理念,以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推进的标准,切实保障涉及综合执法局的‘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全面整改到位,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