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一)
目录
案例一惠州市顺某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山东某酒业有限公司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抗诉案
案例二宁波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系列虚假诉讼监督案
案例三张某、孙某侵犯著作权案
案例四杜某飞等三人侵犯著作权案
案例五吴某烽、石某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案例六李某伟等八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
案例七北京君某科技有限公司、孙某明、胡某伟等四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案例八郝某旺侵犯商业秘密案
案例九“汴绣”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一
惠州市顺某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山东某酒业有限公司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抗诉案
【关键词】
行政生效裁判监督委托调查核实商标权撤销虚假诉讼
【要旨】
检察机关在办理知识产权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发现原审诉讼中存在虚假证据线索的,应当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调查核实事项涉及外省市的,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检察院调查核实。经调查核实查明法院生效裁判据以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系伪造的,应当依法监督。
【基本案情】
山东某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酒业公司)于2010年1月22日申请注册第8018081号“荷花夏曲HEHUAXIAQU”商标(以下简称诉争商标),并于2011年2月6日获准注册。2017年4月1日,惠州市顺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某公司)以诉争商标“连续三年不使用”应予撤销为由,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提出撤销申请。2017年12月15日,商标局决定维持诉争商标。顺某公司不服,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2018年7月13日,原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商评字〔2018〕第126506号《关于第8018081号“荷花夏曲HEHUAXIAQU”商标撤销复审决定书》(以下简称被诉决定),认为诉争商标在2014年4月17日至2017年4月16日期间(以下简称指定期间)在核定使用商品上进行了真实、有效的商业使用,予以维持。
顺某公司不服,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被诉决定,并判令商标评审委员会重新作出决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某酒业公司提交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于指定期间内在核定使用商品上进行真实、公开、合法的使用。顺某公司虽然对某酒业公司提交的证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顺某公司提交的证据并不足以否定某酒业公司所提交证据的真实性,故判决驳回顺某公司的诉讼请求。顺某公司不服,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申请再审,均未获支持。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顺某公司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北京市检察院)申请监督,主张某酒业公司提交的证据真实性存疑,不足以证明其于指定期间内在核定使用商品上进行真实、公开、合法的使用。检察机关受理该案后,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异地协作,甄别虚假证据。某酒业公司在一审、二审阶段提交的两份加盖税收业务专用章、写有“此件与原件一致”的“山东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是法院认定其对诉争商标进行了商业使用的核心证据,北京市检察院委托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异地协助调查,查明发票原始记载信息显示商品名称并非本案诉争商标,发票复印件显示诉争商标系为达到证明目的人为变造。二是加强实质审查,准确认定“商标性使用”。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核心在于使用商标标志标明商品的来源,使相关公众能够区分提供商品的不同市场主体,应当是公开、真实、合法的在商业流通过程中的使用。检察机关对某酒业公司提交的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区分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前生产、加工等行为的证据及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销售行为证据,排除自制证据及存疑证据的证据效力,进而认定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某酒业公司在指定期间内对诉争商标进行了真实、合法、有效的使用。
2023年6月12日,北京市检察院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检察机关认为,某酒业公司提供变造发票复印件作为使用证据,不应采信,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诉争商标于指定期间内在核定使用商品上进行了真实、公开、合法的使用,诉争商标应予撤销,原审判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2023年10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023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23)最高法行抗3号行政裁定,提审本案。202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24)最高法行再28号行政判决,认为综合考虑某酒业公司在本案中提交的部分证据为虚假证据、部分证据真实性存疑、部分证据为自制证据的情况,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某酒业公司于指定期间内在核定商品上对诉争商标进行了真实、合法、有效的商业使用,抗诉机关的理由成立,判决撤销一审、二审判决及被诉决定,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作出撤销复审决定。同时,对于某酒业公司提交虚假证据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予以处罚。
【典型意义】
(一)严格证据实质审查,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检察机关坚持全面、客观、实质审查原则,充分运用自行调查、指令调查、委托调查等方式,对诉讼证据进行穿透式审查,在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的基础上,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把握实质法律关系。通过跨区域协作查实证据真伪,不仅有效节约办案资源,也有助于提高调查核实的精准性,夯实证据基础,提高检察机关监督质效。
(二)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商标管理和市场竞争秩序。检察机关通过对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对因当事人提交虚假证据导致的案件事实认定错误进行及时纠正,推动清理长期未实际使用的“僵尸商标”,释放商标资源,避免公共资源浪费,既维护了商标注册制度的严肃性,又有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案例二
宁波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系列虚假诉讼监督案
【关键词】
虚假诉讼监督影视作品著作权数字检察综合履职
【要旨】
检察机关通过数字赋能,强化虚假诉讼监督。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检察综合履职,纠正错误民事裁判,依法移送犯罪线索,推动以虚假诉讼、伪造公司印章等罪名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基本案情】
陈某成立宁波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某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影视作品“维权”诉讼。2021年11月,陈某向浙江巨某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杰购买《大话武林》《菜鸟囧探》《千术3决战澳门》影片,在明知《大话武林》出品方不同意修改《授权书》、《菜鸟囧探》出品方已注销的情况下,仍要求李某杰在添加了“放映权”的《授权书》上加盖出品方公章。2022年4月,李某杰伪造上述三部作品出品方的公章加盖于《授权书》,提供给陈某。陈某在明知《授权书》系伪造的情况下,通过杭州科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某公司)负责人章某创完成对《大话武林》《菜鸟囧探》《千术3决战澳门》等影片的作品登记。章某创在接受陈某及案外人委托时,在没有取得加盖公司公章的《法人创作声明》《作品自愿登记权利保证书》等材料的情况下,伪造相关影片权利人的公章共计17枚,用于办理作品登记,后从山东省版权局取得包括上述三部影片在内的《作品登记证书》。
2022年至2023年,声某公司以上述虚假的授权文书为证据,在全国范围内以酒店等经营场所侵犯其对《大话武林》《菜鸟囧探》《千术3决战澳门》享有的放映权为由,分别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柯桥区法院)等多家法院提起诉讼至少90余起,致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使酒店等经营者遭受财产损失。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3年初,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柯桥区检察院)建立数字监督模型,对辖区知识产权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柯桥区、越城区多家酒店被声某公司提起影视作品著作权“侵权”诉讼,并存在可疑情况。该公司明知涉案影片的源头提供者是影视播放软件平台,却只起诉酒店等终端设备提供者,据以起诉的影片均较为冷门,诉讼逐利性强,诉请赔偿款金额较小,基本为每部人民币1000元,容易诱导酒店为避免诉累而选择调解或和解。法院作出裁判的主要证据均系该公司提供,未向平台取证。
针对上述疑点,柯桥区检察院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赴涉案影视播放软件提供者深圳市腾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某公司)调查。经查,腾某公司向北京奥某影视发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某公司)购买的《菜鸟囧探》《大话武林》影片仍在授权期限内,且腾某公司提供奥某公司出具的《声明》,称其未将《菜鸟囧探》《大话武林》授权给巨某公司。二是赴奥某公司核查。奥某公司确认前述腾某公司所提供《声明》的真实性,并证实其与巨某公司无业务往来,且提供了其从出品方处获得的真实授权文书。三是赴山东省版权局调查涉案作品登记情况,发现科某公司提交资料中的多枚公司印章系伪造。
2023年8月,柯桥区检察院依职权启动民事监督程序,认为声某公司主张对涉案影片《菜鸟囧探》《大话武林》《千术3决战澳门》的权利来源于巨某公司的授权,而巨某公司并未从奥某公司处获得授权,故声某公司亦无合法授权,无权提起涉案影片的著作权侵权诉讼,遂向柯桥区法院发出8件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均已采纳,并再审改判。经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统筹指导、集中交办,全省检察机关针对相关民事案件向法院提出抗诉和制发再审检察建议28件,其中22件已获再审改判,4件已裁定再审。
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柯桥区检察院对在办理前述民事监督案件中发现的涉嫌虚假诉讼、伪造公司印章犯罪线索,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24年7月至10月,柯桥区检察院以虚假诉讼罪对被告人陈某提起公诉,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对被告人李某杰、章某创提起公诉。柯桥区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虚假诉讼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章某创、李某杰有期徒刑七个月和拘役五个月,均适用缓刑,并处罚金。三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典型意义】
(一)虚构影视作品放映权,以捏造的侵权事实提起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构成虚假诉讼,检察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监督。在明知影视作品出品方未授予放映权的情况下,仍虚构有放映权的《授权书》,后进行作品登记,通过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构成虚假诉讼。检察机关办理涉影视作品著作权侵权纠纷监督案件,除审查《授权书》外,应当全面审查查明著作权权属变动流程,调查核实授权是否系合法有效获得、授予的权利属性及授权期限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通过伪造《授权书》捏造权利的情形,是否存在虚假诉讼、伪造公司印章等犯罪线索。
(二)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积极推进数字检察,精准识别知识产权虚假诉讼。知识产权虚假诉讼隐蔽性强,众多民事案件被告受查证能力和精力所限,难以有效识别并提出反证。检察机关应充分关注知识产权虚假诉讼线索,积极推进数字检察,通过数据研判建立法律监督模型,精准识别虚假诉讼。一方面,强化审查异常数据意识。通过大数据检索,发现高频次、大面积异常诉讼,从中甄别虚假诉讼的线索。另一方面,构建法律监督模型。从企业登记信息、裁判文书数据、案件卷宗资料等方面着手,选取原告诉讼请求、权利证据来源、取证方式等要素进行分析研判,精准识别影视作品著作权虚假诉讼。
(三)综合履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能,依法惩治知识产权虚假诉讼,实现精准监督、不枉不纵。检察机关应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查明案件事实,夯实证据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检察综合履职,在监督纠正错误民事生效裁判的同时,移送犯罪线索,督促深挖彻查。坚持全链条打击,严惩虚假诉讼、伪造公司印章等犯罪,提升震慑效果,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
张某、孙某侵犯著作权案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信息网络传播“盗链”行刑反向衔接
【要旨】
检察机关办理网络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应当依照著作权法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准确认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行为。行为人采用“盗链”方式向公众提供直接从权利人服务器链接的作品,符合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应当同步审查是否有给予行政处罚的必要性,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基本案情】
2017年7月起,张某与吴某强(另案处理)共谋决定以北京青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某公司)、北京节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名义招聘人员,共同开展视听作品聚合App运营业务,并约定由张某负责实际经营管理,吴某强负责引入投资。之后,张某聘任孙某先后担任青某公司等产品部负责人、北京视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专门负责视听作品聚合业务。
2017年底至2023年1月间,张某和孙某等人组织人员,先后开发运营“影视大全纯净版”“今日影视”等多款视听作品聚合App,并将上述App挂靠在由张某实际控制的沁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空壳”公司。其间,张某和孙某等人为获取非法利益,在未经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奇艺公司)等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下载热门视听作品并上传至其租用的云存储服务器(以下简称“下载上传”),以及通过购买南京奋某公司(另案处理)的技术解析服务(即编写代码向爱奇艺公司等权利人网络平台发出请求,让网络平台认为请求由真实用户发出从而获取视听作品的真实播放地址,同时请求代码中去掉了广告的请求包,故可以去除网络平台的广告。该方式在行业内俗称“盗链”),使公众无需跳转至爱奇艺公司等权利人的网络平台,即可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从多款App上获得视听作品。被告人张某、孙某等人通过在App内发布收费广告、收取广告推广费的方式营利。
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张某和孙某等人采用上述方式传播视听作品83000余部,其中以“盗链”方式传播视听作品72000余部,以“下载上传”方式传播视听作品11000余部。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通过“盗链”方式传播的16000余部视听作品点击量达4050亿余次,2023年1月间采用“下载上传”方式传播的2000余部视听作品点击量达4800万余次。张某和孙某等人通过App收取广告推广费人民币3.92亿余元。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2年6月15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接权利人报案后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商请,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新吴区检察院)启动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机制,建议公安机关重点开展以下侦查取证工作:一是调查全部涉案公司股权信息、关联关系及人员架构,查明涉案人员地位作用、犯罪情节等。二是调查涉案App的技术细节,提取客户端、作品库、后台管理系统等代码和数据,区分“下载上传”、“盗链”等方式,查明涉案App采用的传播手段。三是调查涉案视听作品传播数量、点击数量、涉案App会员数、经营模式等,并同步做好追赃挽损工作。四是针对张某等人提出已与权利人签订引流协议的辩解,查明签订引流协议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履行情况等。
2023年4月12日,新吴区检察院对张某、孙某批准逮捕。2023年7月12日,无锡市公安局直属分局以张某、孙某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向新吴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无锡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先后将另外13名犯罪嫌疑人移送新吴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准确把握信息网络传播行为。针对以“盗链”方式传播视听作品中的技术问题,听取权利人方技术人员意见,了解权利人采取的技术措施情况,邀请专家提供技术协助并出具意见,明确“盗链”的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经审查认定,张某等人通过“盗链”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使涉案App用户可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视听作品,属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的行为。二是准确认定犯罪情节。全面审查涉案公司后台管理系统电子数据,剔除重复项,查明被侵权视听作品的数量、点击量等。由于张某实际控制的公司众多,为准确认定非法广告收入,检察机关通过委托司法审计,结合广告商后台数据、银行交易明细、开票明细等证据,综合认定非法广告收入。三是强化释法说理推动认罪认罚。听取权利人、犯罪嫌疑人及辩护人意见,做好释法说理工作,促成张某、孙某自愿认罪认罚,退出违法所得人民币600万元。建议公安机关查封涉案公司房产,冻结11个银行账户内1400余万元。四是落实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对于公安机关另案移送审查起诉的13人,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对其中10名犯罪情节较轻、作用不大、主动退赃退赔的人员作出不起诉决定。开展行刑反向衔接,经审查后移送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因涉案人员分布在江苏、海南等多地,且工作地点经常变化,为避免涉案人员脱离法律制裁,江苏省版权局报请国家版权局指定管辖该案。目前江苏版权执法部门已对9名被不起诉人作出行政处罚。
2024年1月10日,新吴区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对张某、孙某提起公诉。2024年6月14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万元;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二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案件办结后,为维护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秩序,强化版权协同保护,无锡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版权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并促成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11家互联网文化相关企业联合发布《反“盗链”宣言》,引导行业自律,推动构建文化产业领域版权大保护格局。
【典型意义】
(一)准确认定“盗链”行为的法律性质,依法惩处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检察机关办理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应在查明传播技术手段、提供行为、获得作品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向公众提供作品”和“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两个关键要素综合评判是否属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使用技术手段“盗链”作品地址并通过自身设定的网页或者客户端等向最终用户提供,最终用户能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依照著作权法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有关规定,认定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的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依法全链条打击与分层分类处理并重。在办理涉案人员众多的涉网络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应当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据涉案人员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参与程度、主观恶性等因素,分层分类处理。对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同时审查是否需要对被不起诉人给予行政处罚,确有必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提出检察意见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对于涉案区域广、被不起诉人数多的案件,应当就管辖问题、处罚范围等与行政机关加强沟通协商,确保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无缝衔接。
案例四
杜某飞等三人侵犯著作权案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网络盗版小说App流量变现从业禁止
【要旨】
检察机关办理利用网络传播盗版小说的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应准确把握入罪情节认定标准,确保精准打击、不枉不纵。通过提出量刑建议,建议法院依法适用“从业禁止”,切断传播盗版小说黑灰产业链条,从源头净化网络文学原创空间。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网络小说阅读App运营管理问题,及时向相关网络广告中介平台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其有效整改。
【基本案情】
2020年起,杜某飞受他人指使,伙同徐某健、田某坤等人利用App阅读器实施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行为。杜某飞指使徐某健等人注册成立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公司,将他人提供的“多看阅读神器”等移动端小说App软件与上述公司绑定并进行网络域名备案登记,与多家网络广告中介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为上述App承接流量广告营利。杜某飞等人明知“多看阅读神器”等App软件中的大量小说作品系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上传,仍以上述公司名义参与App软件运营并以产生的广告流量为依据约定收益分成比例。其中,杜某飞负责注册公司管理、App软件业务推广、收益结算等工作;徐某健负责协助杜某飞进行公司注册并提供公司账号等资料申请网站域名及App软件备案工作;田某坤负责协助管理徐某健所参与注册的公司对应App软件的每月广告收入对账及资金统计工作。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杜某飞、徐某健、田某坤参与运营管理的上述App软件未经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霆公司)等权利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小说作品共计3000余部。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2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以下简称闵行公安分局)接到线索后对本案立案侦查。鉴于本案涉及多个知名网络小说阅读App,且面临涉案环节较多、资金流向复杂、作品鉴定困难等问题,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闵行区检察院)及时成立专案组,启动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机制,就侦查方向、取证方式、追缴违法所得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2023年4月7日,闵行区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对犯罪嫌疑人杜某飞、徐某健、田某坤批准逮捕,并提出补充侦查取证建议:一是继续调取涉案作品著作权人证明材料,查证权利归属;二是调取涉案人员在网络广告中介平台账户中接收侵权App广告收益及分配的相关证据,查明违法所得;三是调取涉案人员因本案行为被提起著作权民事侵权诉讼材料及签收民事判决文书等证据,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查实犯罪主观明知。
2023年9月7日,闵行公安分局以杜某飞、徐某健、田某坤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向闵行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准确适用入罪情节标准。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涉案10余款侵权App含有海量作品,其中除了侵权作品外还有未侵权作品,难以查实因传播涉案侵权作品对应产生的非法经营数额。同时鉴于侵权App服务器在境外,数据难以调取,亦无法查明侵权作品的点击量、阅读量等情况。因此,检察机关以非法传播他人作品数量为认定方式,由鉴定机构从“多看阅读神器”等App中导出4800余个与权利人玄霆公司提供的独家授权小说名称一致的文件。经鉴定,上述文件中与权利人作品检材相似度大于等于80%的逾3000部。二是完善侵权行为证据链条。公安机关移送的鉴定意见中仅选取“多看阅读神器”一款涉案App为样本进行了比对鉴定,未印证其他涉案App上的作品侵权情况。对此,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调取涉案网络小说App运营收益模式及侵权作品权属证明等相关证据,要求鉴定机构补充鉴定本案10余款涉案App之间的关联关系。经补充鉴定,包括“多看阅读神器”“笔趣阁”在内的10余款涉案App对应小说目录接口域名后缀相同,证实相关侵权小说之间具有同源性,由此形成涉案App上均存在侵权作品情况的证据链条。三是审慎认定主观明知。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提出未直接参与侵权App开发和侵权作品上传,仅参与后端收益结算管理等运营工作,否认对侵权行为主观明知。检察机关针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全面调取涉案公司相关民事诉讼文书、送达材料等书证。面对扎实的客观证据,三名犯罪嫌疑人均承认主观明知,并自愿认罪认罚。
2023年10月7日,闵行区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对被告人杜某飞、徐某健、田某坤提起公诉,检察长出庭支持公诉。2024年1月24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杜某飞、徐某健、田某坤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至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至四百二十万元不等,同时采纳检察机关“从业禁止”的建议,判决禁止被告人杜某飞、徐某健、田某坤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网络文学App等与网络文学著作权有关的职业。三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针对案件中反映出的为盗版阅读App提供广告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未尽审查义务等问题,检察机关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广告中介平台对100余个侵权App的引流广告账号予以下架关停、停止推广合作,切断盗版小说网络传播的利益链条。依托闵行区“MIP”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平台,联合区人民法院以及市场监管、版权执法等单位共同开展送法入企、以案释法、案例研讨等活动,促进提升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
【典型意义】
(一)夯实客观证据,精准认定犯罪情节。办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应当严格把握入罪证据要求,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查清非法经营数额、侵权作品数量、点击数量等情节。本案在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侵权App非法经营数额、点击数量等情节难以查明的情况下,综合全案证据采用传播作品数量,审查认定是否达到“情节严重”入罪标准,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确保对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精准打击、不枉不纵。
(二)通过建议法院作出从业禁止决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方式,切断盗版小说传播黑灰产业链。检察机关在依法提起公诉的同时,建议法院对被告人适用“从业禁止”,加大违法所得追缴力度,遏制犯罪团伙的再犯能力,从源头净化网络空间。围绕案件中发现的网络广告中介服务提供者未尽审查义务、企业经营存在漏洞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提供广告中介服务的相关网络平台完善制度,切断侵权小说网络传播犯罪链条。
(三)加强以案释法,促进提升原创文学保护意识。检察机关通过充分保障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并出庭发表意见,加强与人民法院沟通协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执法机关及媒体代表等旁听庭审,扩大以案释法效果。同时,依托当地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平台,联合相关司法、行政机关共同推进版权领域治理工作,以多元化、多面向的履职方式,促进提升传播者、社会公众和网络平台等各方尊重原创、尊重版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