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审判现场
近日,德阳市罗江区法院顺利调解四起涉农合同纠纷案件,情法并济、耐心高效的工作方式,推动了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原来,曾某某生前承包了集体的鱼塘进行养殖,曾向代某某购买鱼饲料,还有部分款项未付。2024年2月,曾某某因病去世后,代某某向曾某某的妻子催收鱼饲料款未果,遂将曾某某的法定继承人——曾某某的妻子、两个还在读书的儿子、年迈的母亲作为被告,起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审判团队仔细审查案件材料,提前与曾某某的妻子唐某某电话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唐某某却说:“养鱼的事情我没有管,具体欠多少钱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我老公生前欠债很多,现在又有人起诉我了,希望法院能够把这些事情一起解决。”考虑到曾某某的继承人较多,涉及老年人及未成年人,已经立案的两起案件所欠款项均为饲料款,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并案处理,并前往纠纷所在地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
“他们家的经济情况不好,曾某某生前养鱼的钱也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借的。”“人走了,一分钱没留下,还欠了一屁股的债,这家人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哦。”巡回审判结束后,旁听的村民纷纷说道。因曾某某生前的债权人也都来到了巡回审判现场,审判人员当即询问了唐某某家的财产情况和具体负债情况。经了解,曾某某生前对外负债30余万,除了承包的鱼塘里还有些鱼之外,家徒四壁。唐某某既要照顾患病的双亲,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没有收入来源,长期意志消沉,还曾有过轻生的举动。
为了切实解决问题,也让唐某某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在法院的协调下,多名债权人都同意把鱼塘的鱼卖掉,有多少钱大家来分。虽然鱼塘的鱼还处于生长期,但若继续饲养的话成本投入也会增加,而唐某某目前也没有能力去饲养。卖鱼需要进行清塘,但因灌溉用水需求等原因,实际可能要到今年8月底才能清塘。炎热的夏季来临,案件久拖不决,鱼苗也存在病患等风险;当事人心里不踏实,矛盾纠纷还有可能激化。于是,在各方当事人的充分配合下,法院决定对曾某某生前承包的鱼塘进行打捞。每一次打捞,基本都是从早上5点多开始到10点多结束,唐某某、债权人、附近村民都会自觉到现场帮忙,法院工作人员也一直守在现场,确认款项并记入笔录。
先后经过3次打捞,鱼塘基本上清塘,眼见收益有5万余元,当事人的情绪也趋于平稳。时机已经成熟,在法院主持下,已经立案的两起案件的原告、即将起诉的债权人和被告唐某某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共同协商“打包”解决纠纷的方法。
因为整个纠纷处理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都看到了法院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被告唐某某的勤劳朴实和实际困难,本着诚实守信、互谅互让的原则,几名债权人与唐某某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是实事求是地确认欠款金额,二是以鱼塘的实际收益为限进行清偿。拿到调解书后,几名债权人纷纷表示,虽然有大部分债权收不回来,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自己退一步给别人留条生路,心里踏实。
罗江区法院用心用情“打包”调解的这几起案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服务乡村振兴、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决心和信心。王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