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区县动态 >
旌阳:从“稳事控局”向“深耕善治”转变
www.deyangpeace.gov.cn 】 【 2023-11-10 09:31:47 】 【 来源:德阳日报

  从“稳事控局”向“深耕善治”转变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旌阳实践

  

  近年来,旌阳区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求,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中心为载体,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目标,整合多方资源、理顺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了从“稳事控局”向“深耕善治”转变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今年以来,该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017件,化解成功率96%以上;2022年命案实现零发生,2023年命案发案数同比2021年下降42.86%;2023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3%和41.2%。

  

  本报记者 肖盛雄 通讯员 夏露蓉

  

  整合资源 大力提升“一体化”办事效率

  

  社会治理阵地分散、职能分散、力量分散,导致群众解决诉求多地跑反复跑咋办?旌阳区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能”和“协调联动、融合共治、实体运行”的思路,构建起“1+3+16”工作模式,将“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多平台”。

  

  据了解,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集中办公场地4300余平方米,推动区委政法委、区委社治办、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区信访局、区法学会等18个机构集中办公。旌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孙学渊介绍说,“中心成立之前,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纠纷往往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反复跑,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中心成立以后,变多地为一地,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群众来反映具体问题、办理法律服务、诉讼立案、调解矛盾、投诉举报等,都可以在中心一站式办理。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力量。”

  

  资源整合了,功能如何使用?孙学渊说,“物理空间整合只是手段,催生化学反应才是目的”。社会治理中心全面整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16个“中心”,集中设置12345受理、人民建议征集、法律援助、公证服务、行政复议、立案审查、司法确认等28个窗口,优化形成群众来访区、法律服务区、诉讼服务区、多元调解区等11个功能区,变“多心”为“一心”,实现一条龙服务、一揽子受理。“按照‘常驻、轮驻、随驻’原则,汇聚法院、检察院、纪委监委、司法、信访等社会治理有关资源力量,采取整体进驻、部门派驻、阶段性入驻、共建力量入驻等方式,配备工作人员107人,吸纳进驻调解组织24个、调解力量181人,让社会治理力量‘汇聚一地’。”孙学渊介绍道。

  

  共建共治共享 全面形成“社会化”治理合力

  

  “你们双方对这个调解结果满意吗?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哪有啥子深仇大恨嘛,对不对?”10月16日,旌阳区东湖街道镇江社区、派出所、司法所、社区法律顾问等联合成功调解宝兴佳苑居民高某和李某的邻里纠纷,既解开了双方“症结”,又打开了“心结”。

  

  据悉,旌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吸纳“两代表一委员”、法学会会员等入驻社会治理中心,对目前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无明确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历史遗留问题等疑难事项,在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党代会及“两会”意见建议或议案提案,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今年以来,该区在特殊群体关爱领域,走访留守、散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1680户。针对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不健全、社区治理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该区围绕“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原则,积极吸纳多主体、多要素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服务联抓、平安联创”。

  

  据旌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杨永胜介绍,旌阳区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设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重点支持网格员协会、禁毒协会、反电诈协会等符合基层治理需要的孕育期、初创期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同时,坚持把社会治理的重心放到城乡社区,设立社会治理创新中心,形成网格学院、旌城商事调解中心、公益律师团、法治公园综合体、禁毒社会化工作指挥中心、反电诈科普体验馆等多个创新案例,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现代化。

  

  绘就“路线图” 提升“法治化”解纷成功率

  

  法治是逐步转变“信访不信法”的关键因素。如何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利益矛盾?杨永胜介绍说,旌阳区针对原有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活力不足、调解员法律专业知识缺乏、部分来访群众法律意识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在法治轨道上绘就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坚持将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整合法院民商事案件立案、司法确认、诉前调解、速裁团队等功能,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深化诉源治理,将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律师调解有效衔接,构建起“源头预防为重、非诉机制挺前、诉前调解优先、简案快审速裁、繁案审判兜底”分层递进的依法解纷体系,诉前调解成功率提高30个百分点。

  

  兰某等10户业主系德阳市某小区1栋1单元业主,张某系该单元一楼车库业主。2021年,市政府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政策。该单元10户业主同意加装电梯,并按照规定办理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施工许可》。在准备进行施工后,一楼车库业主因电梯安装影响车库使用对施工予以阻拦,致电梯安装工作无法进行。楼上业主与车库业主发生纠纷,且不能协商解决,遂向旌阳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一楼业主停止妨碍电梯施工,并赔偿施工损失12万元。

  

  旌阳区法院针对案件研究后认为,尽可能组织进行协商处理,社会效果最好,有利于化解矛盾。于是,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将案件委派给市旌阳区调解协会进行调解,同时主动对接住建部门、社区、小区业委会,就案件相关情况及纠纷背景等进行充分沟通,并组织各方进行调解,最终于10月下旬达成了和解协议,预计在2024年春节前电梯可安装完成。至此,困扰楼上业主的纠纷得到了高效实质性化解,也为该小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据介绍,入驻社会治理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公证办理等法律服务,区法学会法律服务中心全程参与矛盾纠纷调处,通过普法宣传,引导群众按照正常渠道反映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实现了普法到位,转变群众观念。

  

  同时,旌阳区还设立执法司法监督服务中心,专门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的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执法不公等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数智”赋能 “信息化”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信息数据融合难、下沉难、收集难,社会治理要素无法自动关联融合、常态入格上图,造成数据重复采集、要素重复治理、基层底数不清是困扰社会治理的一道难题。旌阳上线运行了全省首个民情全量数字信息图平台——“民情数字地图”,有效破解了上述难题,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数据资源品质提升,提高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管理水平。目前,“民情数字地图”累计汇聚人口、房屋、企业、事件等相关信息90余万条,实现社会治理要素、社会治理数据多元化汇聚、标准化叠加、可视化展示。

  

  据了解,按照“数据融合、底数明朗、共享关联、全景展示”思路,“民情数字地图”将分散、重复、难以访问的各类社会治理数据整理融合,该区将人、房、企、事、物等治理信息精准匹配到区、镇街、村社、网格、建筑物五级社会治理单元,转化为可看、可查、可用的社会治理数据,并依托数字全景地图,多维度、多角度展现社会治理基础信息,实现全区民情数据“一键感知”“一图总览”,为开发应用社会治理“数治”平台夯实智能基石和信息支撑。

  

  “民情数字地图”构建治理单元、治理要素、治理力量、网格事件、重点事件等专题应用场景,并运用数据抽取模型、计算模型、分析模型,对各类社会治理数据进行统计、查询、监测、分析,集展示、预警、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助力精准治理、精密智控、精细服务。

  

  同时,“民情数字地图”以统一地址库和全区419个综合网格为两大底座,依托统一地址编码体系,打通应用部门业务库、区镇(街道)两级信息应用平台,对相关部门社会治理数据进行收集、梳理、比对、筛查,第一时间将交叉、存疑的数据推送给网格员进行走访核实,确保数据精准、更新及时。

  

  “民情数字地图”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坚决避免因信息渠道不通造成矛盾激化、纠纷升级。依托“民情数字地图”,旌阳区梳理矛盾调处链条、优化多元化解流程,构建起“发现问题、统转交办、协调联动、快速处置、研判磋商、督查考核”的全流程、无缝隙、高质量矛盾治理有机闭环。

  

  “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快速解纷争,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更加高效便捷。”旌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春林表示,旌阳区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旌阳、法治旌阳,为德阳“重返前三”贡献旌阳力量。


编辑:满新液
中共德阳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