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新闻发布会
创新引领未来
法治护航发展
过去五年
德阳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
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
4月24日,德阳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德阳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20-2024年)》暨十大典型案例。旨在向社会全面展示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增进社会各界对德阳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了解和监督。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天翼,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静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天翼介绍白皮书情况
会上,王天翼发布《德阳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20-2024年)》并解读核心数据:
案件审理
五年来,德阳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625件,其中民事案件1571件,刑事案件50件,行政案件4件。审结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06件,增长率为162.52%。案件调撤率超过73%,服判息诉率达91%以上,辖区内知识产权纠纷基本得到妥善化解。案件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反映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权利数量增多,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风控意识提高。
机制改革
德阳法院五年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制度安排,坚持以改革克难,以创新攻坚,不断完善审判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提质增效。
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
基层法院知识产权“三合一”制度搭建基本完成,中院和基层法院受理数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5.21%和84.79%,逐步形成知识产权案件审理“金字塔”格局。
制定完善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
制定《关于商标权纠纷民事案件类案快审操作规程(试行)》,制作《诉讼要素表》和《有效抗辩释明表》。适用该机制有效缩短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审理天数年均降幅超过2.50%。
创新优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马上办”机制,委托行政机关成功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0余件,1件案例被评为“全国2023年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典型案例”。
职责履行
坚持高位布局,统筹一体推进织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络
与成都、眉山、资阳三家中院签署《成德眉资地区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的合作框架协议》,为四地法院在统一法律适用、保全合作等方面提供根本遵循。
坚持理论创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不断优化司法工作举措
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分析、解决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所遇到的新问题、难问题,先后形成知识产权相关研究成果11篇,5篇在全国及全省范围内获奖。
坚持严格保护,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审理2件侵犯著名装备企业商业秘密罪案,依法判处被告人刑罚,切实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
坚持有利保护,全流程跟踪案件护航德阳辖区内优质产业集群品牌发展
针对三星堆知识产权保护前端问题形成《关于三星堆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报告》。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烟草专卖局共同制订并发布《德阳市烟草制品打假协作机制实施意见》。
坚持案例打造,明确价值导向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注重审判经验总结,确立裁判规则,明确价值导向,五年来,每年均有案例入选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案例。
坚持特色人民法庭建设,融入基层治理提供高效司法服务和保障
深入推进“三型”人民法庭建设,做实乡镇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小汉法庭建立常态化开庭审判、调解机制,定期与当地管委会召开协商座谈会,努力促进“抓前段、治未病”,达到司法服务保障全域覆盖,推进法治共同体建设。
坚持浸润式普法,丰富宣传形式促进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
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为抓手,连续5年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讲座、现场普法宣传以及知识产权网络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走访企业10余家,就三星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开展“法官来了”直播访谈节目。
以案释法
发布会现场公布了十件典型案例,其中包含了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不正当竞争纠纷及商业秘密等案件。在类型上具有代表性、在裁判上具有典型性、在裁判效果上具有示范性。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和解读,向社会公众展现了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裁判思路和法律适用标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
答记者问环节
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静分别从提升司法保护力度,优化审判机制、缩短审理周期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其成效,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司法举措,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等方面回答了现场记者提问。
结语
下一步,德阳法院将全面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持续完善审判机制,协同提供精准司法服务,继续落实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做深做细区域司法合作,不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更高效解决专业领域纠纷和前沿法律问题,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法治之力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四川法治报、川网传媒集团、环球网、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应邀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