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省委党校第6期县级党政正职进修班学员走进四川高院第三法庭,现场旁听某科技集团公司诉某市政府招商引资行政协议案庭审。这是四川高院与省委党校今年再次通过院校联训,共同提升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等“关键少数”依法行政意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典型的案件
招商引资行政协议应当依法诚信履行
招商引资协议依法诚信履行是地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此次旁听案件为一起典型的招商引资行政协议纠纷案,涉案诉请补助款等金额高达1.7亿余元,一审法院判决某市政府向某科技集团公司支付补助款及违约金1.2亿余元。二审庭审中,法庭围绕某市政府是否兑现招商引资承诺、企业是否完整履行投资义务、是否达到补助款支付条件、某市政府是否承担违约责任以及违约金数额等核心争议,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调查。庭审规范有序、焦点突出、层次分明、辩论充分。该案反映出部分地方招商引资中的争议,引发旁听县级党政“一把手”场景化、代入式思考。
特殊的旁听
党政“一把手”零距离感受行政审判
此次旁听庭审活动的39名党校学员均是来自四川各县(市、区)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少数”。县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零距离感受行政案件庭审,可以更精准理解与把握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关键点与风险点,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似行政争议发生。“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行政决策应当依法审慎周全,我们将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依法审查和诚信履约管理,以政府的依法诚信引领更加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位学员庭后表示。
长效的机制
法院党校协同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法院与党校协同提高党政干部法治意识,共同推进依法行政在全省正逐步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四川高院以及各市州中院联合当地党校、行政机关搭建“法院+党校”联训平台,通过干部旁听庭审、法官进党校授课等方式,累计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行政案件庭审观摩、现场教学180余场(次),持续合力提升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效将院校联训“机制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效能”。